English

“三年现象”值得关注

1999-10-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梅永存

国内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一种逐渐引起人们注意的“三年现象”,这就是一些公司上市后一年业绩优,二年业绩平,三年出现亏损,接着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被人控股兼并。

在福建现有37家上市公司中,此种现象在闽东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1992年7月,闽东电机公司与福建建设机器厂、厦门力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了闽东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并拥有全资子公司18家,参股企业22家。但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股票发行和配股筹措的资金用完以后,闽东电机经营机制不适应激烈市场竞争需要的弊病就日益显露出来:

——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仍是上下级关系。闽东电机上市后上级主管部门仍将公司看作自己下属的一个处级单位,董事长和总经理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均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企业法人代表曾被随意调离,公司董事长曾一度缺位。

——非生产性资产剥离难,企业社会负担难减轻。闽东电机改制后,1100多名退休职工的生活仍要公司负担,各子公司原有的成龙配套的幼儿园、学校、食堂、职工医院、职工生活区等非生产性资产难以剥离,成为发展的包袱。

——公司总部未从旧有的总厂式管理框架中解脱出来,母子公司之间以资产为纽带的权、责、利关系没有理顺,母公司为投资中心、子公司为利润中心、工厂单位为成本中心的现代企业架构,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内部存在着令不行、禁不止的现象。

——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运作不到位,法人治理机构与党组织、工会组织的关系没有得到科学的调整。企业决策靠主管部门,企业发展靠政府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企业改制上市后,由原来主管单位一家“婆婆”,变成多家“婆婆”管理。

正是由于经营机制没有进行真正转换,闽东电机经济效益急剧下滑。股票上市第一年,企业实现利润3500万元,第二年利润为570万元,第三年公司开始出现亏损,到去年加上历年各种明亏和潜亏,亏损总额至少达到1.4亿元以上,公司的净资产几乎等于零,股票跌停板,企业滑向资不抵债的边缘,半数职工下岗分流。

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明森教授认为,闽东电机等公司中存在的“三年现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解决上市公司“三年现象”问题,别无它途,只有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